GB/T 5714-2019《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海水色牢度》于2020年5月1日及即将实施,该标准为我们国家常见色牢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小编针对这个新标准做简单介绍,希望大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
1.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染色﹑印花或其它有色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的测试方法。这里采用的是人工制备海水,30g/L的氯化钠溶液。
2. 原理
将一块纺织品试样与两块单纤维贴衬织物或一种多纤维贴衬织物制成组合试样,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挤压去除过多的溶液并放置在试验装置的两块平板中间,使之承受规定压强。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开干燥。通过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 设备和材料
3.1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仪
由一副不锈钢架和一块质量为5kg且底部尺寸为60mmX115mm的重锤配套组成,并附有60mmX115mmX1.5mm的玻璃板或丙烯酸树脂板。组合试样受压强(12.5±0.9)kPa。
3.2 烘箱
温度保持在(37±2)℃。
3.3氯化钠溶液
由三级水配置,质量浓度为30g/L,氯化钠为化学纯或以上。宜现配现用。
3.4 多纤维贴衬织物DW或单纤维贴衬织物
单纤维贴衬织物选择如下表:
第一块 |
第二块 |
棉 |
羊毛 |
羊毛 |
棉 |
丝 |
棉 |
麻 |
羊毛 |
粘胶纤维 |
羊毛 |
聚酰胺纤维 |
羊毛或棉 |
聚酯纤维 |
羊毛或棉 |
聚丙烯腈纤维 |
羊毛或棉 |
3.5变色灰卡及沾色灰卡

3.6 玻璃板或丙烯酸树脂板
一套由11块组成。
3.7 电子天平
至少精确到0.01g。
5.样品的制备
5.1 织物的制备
取(40±2)X(100±2)mm织物试样一块,正面与一块(40±2)X(100±2)mm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沿一短边缝合。或夹于两块(40±2)X(100±2)mm单纤维贴衬织物中间,正面朝向第一块纤维贴衬,沿一短边缝合。
5.2纱线或散纤维的制备
如果是纱线或散纤维,取纱线或散纤维的质量约等于贴衬织物总质量的一半。纱线将其制成长度为(100±2)mm,直径为(5±2)mm的纱线束,制成薄层;散纤维则将样品梳成(40±2)mm×(100±2)mm薄层。
6.测试程序
6.1 在室温下,将组合试样平放在平底容器内,注入氯化钠溶液使之完全浸湿,浴比为50:1。在室温下放置30min,不时掀压和拨动,以确保试液充分且均匀地渗透到试样中。倒去残液,用两根玻璃棒夹去组合试样中过多的溶液。
将组合试样放置在两块玻璃板或丙烯酸树脂板之间,使其承受名义压强(12.5±0.9)kPa,放入已预热到试验温度的烘箱内。
需要注意的是, 每台试样装置最多同时放置10块组合试样进行试验,每块试样间用一块板隔开。如果少于10块试样,仍使用11块板,以确保名义压强不变。
6.2 将夹持有组合试样的试验装置放入烘箱中,在(37±2)℃下保持4h。根据试验装置的类型使组合试样呈水平或垂直放置。
6.3 展开组合试样。将组合试样悬挂在不超过60℃空气中干燥,试样与贴衬织物分开,仅由一条缝合线连接。
6.4 用变色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用沾色样卡评定贴衬织物的沾色。